服务热线: 13666280588 18982262708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聚焦

未来交通什么样?这些黑科技抢先看

发布时间: 2023-06-02 作者: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未来交通什么样?这些黑科技抢先看
  未来,我们的出行方式会有哪些变化?数字技术、“双碳”科技成果怎样让公共交通更智能、更环保?在近日举行的2023..交通运输大会上,一大批关系未来交通发展的黑科技集中亮相。
  “贴地飞行”将填补高铁与民航之间空白
  高速磁浮列车,是兼具高速、绿色、智能的新交通系统。作为贴地飞行的“小飞机”,它将填补时速350公里高铁和时速近千公里民航之间的空白。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在大会期间表示,按实际旅行时间计算,高速磁浮列车是1500公里运程范围内快捷的交通模式,既适合于中长途出行,也适合城市群通勤。
  2021年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时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相比之下,水中悬浮隧道更为科幻。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巫志文在会上介绍,..上存在众多宽水域深海峡湾通道,采用大跨度桥梁和深隧道均难以实现联通,悬浮隧道的设想由此被提出。  与一般海底隧道不同,悬浮隧道是通过自身重力、浮力和锚固力,悬浮在水中的管状隧道。其优势在于不受跨度和水深限制,可以建在长跨度、水位深、陡峭的地方。
  不过该方案目前还面临多项难题。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表示,悬浮隧道是未来海底隧道建设的..方向,希望相关技术能够早日成熟落地。
  数字技术将为交通行业带来重要转变
  本届大会上,与会..普遍认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已成为交通强国建设主线。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高铁高速公路里程、桥梁规模、港口吞吐量等多项指标位居..,但在管理效率、服务体验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以交通事故为例,目前从发现、上报到处置,至少要十几分钟,不仅会加剧拥堵,还容易发生二次事故。
  对此,腾讯集团执行副总裁、腾讯云与智慧产业执行官汤道生表示,应建设从感知、计算、决策、管控的“全链路智能”体系。打造实时孪生,可以基于当前趋势对下一刻要发生的交通情况作出预测,帮助管理部门实时决策,提高处理效率。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东京大学特任教授胡昂以日本“东京大丸有”为例介绍,该区域打造的数字孪生城市与真实环境完全对应,真实城市变化会实时反馈到数字孪生体,数字空间也可对真实城市进行相应仿真和推演,形成线上线下城市设计、管理的循环。
  此外,大会上有多项数字化智能技术亮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带来的装配式智能建造技术,能像搭积木一样建造地铁站;中交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构建的钢筋部品工业化智能建造成套技术及装备在工程中成功应用,改变了塔柱钢筋传统施工模式,实现用机器代替人工,提高桥梁建造品质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风险。
  本届大会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表示,数字跟交通相结合,将为交通行业的应用场景、服务水平带来重要转变和提升。
  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低碳”是本届大会的关键词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是“耗能大户”。会上,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展出的城市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能建立综合能源计量体系,对城市轨道交通能耗进行监测、诊断、优化以及智慧供能,未来有望实现每公里减少174吨碳排放。
  通过交通与能源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我国能源结构将持续优化调整,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点,在于动力低碳替代和运输工具能效提升。
  中交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忠胜认为,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双碳”目标不能于将低碳技术或低碳材料简单叠加堆砌,而要从建设全周期统筹考虑,需要材料生产、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养护、处置回收等各环节协同。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董事长宋领表示,公司将把推进交能融合发展作为促进交通绿色低碳转型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利用山东枣菏高速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实施全域新能源开发,推动节能减排降碳。后续公司将继续探索能源管理与智慧交通深度融合,深挖路域资源价值,推动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全文完】

标签:

False
False
False